南宋年间,洞庭湖畔的君山脚下有个上合村,村里住着一位家财万贯的马员外,名叫马俊才。他坐拥数十顷良田,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富户。美中不足的是,马员外与正妻吴氏膝下只有一女永之胜,取名翠儿。这姑娘虽天资聪颖,但终究是个女儿身,每每想到家业无人继承,马员外便愁眉不展。吴氏看出丈夫的心事,便劝他纳妾延续香火。谁知马俊才握着妻子的手说:你我夫妻情深义重,何须再娶?待翠儿长大,为她招个品学兼优的上门女婿,岂不两全其美?吴氏闻言,感动得热泪盈眶。
说起这位马小姐,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,难免有些骄纵任性。马员外担心女儿将来难当大任,便送她去私塾读书。说来也奇,经过三年诗书熏陶,翠儿不仅知书达理,还养成了乐善好施的性子。
那年春日,翠儿带着丫鬟去后花园踏青。刚下绣楼永之胜,就看见廊檐下蜷缩着个面黄肌瘦的少年,约莫十一二岁年纪,已经饿得昏倒在地。翠儿连忙让奶娘取来热腾腾的馒头,那少年接过食物便狼吞虎咽起来,那副模样逗得翠儿掩嘴轻笑——她何曾见过这般吃相?
展开剩余68%待少年吃饱喝足,翠儿细问才知,他名叫黄世俊,本是洞庭湖对岸巴陵县人。因家乡遭了蝗灾,不得已逃荒到此。见他孤苦无依,翠儿便领着少年来见父亲。马员外见这少年虽衣衫褴褛,却眉清目秀,更难得的是眼神中透着股英气,又想到女儿读书正缺个伴读,便顺水推舟收留了他。其实马员外心里另有盘算:这少年若能成才,将来招作上门女婿岂不美哉?
自此,黄世俊便成了翠儿的书童。一个存心栽培,一个感恩图报,二人相处得十分融洽。白日里黄世俊为小姐挑书担箱,夜里挑灯苦读。马家上下都看在眼里永之胜,喜在心头。
转眼到了观音诞辰,吴夫人为还愿,特地去庙里上香。谁知归途遇上暴雨,染了风寒竟一病不起。虽请遍名医,终究药石无灵。临终前,她拉着丈夫的手,千叮咛万嘱咐要好生照看两个孩子。马员外含泪应允。
丧期刚过半年,正值壮年的马员外就耐不住寂寞了。府里有个叫牛二的厨子,早与邻村寡妇叶儿媚暗通款曲。这叶氏生得妖娆动人,却是个好吃懒做的主儿。二人见马家无人主事,便起了歹心。在牛二的牵线下,马员外很快续娶了叶氏。
谁知这叶氏过门后,整日撺掇丈夫沉迷酒色。先是停了翠儿的学业,又要赶走黄世俊。更可恨的是,她与牛二狼狈为奸,渐渐把持了马府大权。眼看两个孩子处境危险,在府中做了二十多年的老管家余伯暗中报信。黄世俊得知后,假称要带翠儿回乡祭祖,连夜乘船渡湖回到了巴陵老家。
在竹山老家安顿下来后,这对少年少女更加亲密。翠儿早将芳心暗许,每日红袖添香伴读。黄世俊也不负众望,接连考中秀才、举人,最终金榜题名,被授予岳州通判之职。
衣锦还乡时,眼前景象令人心碎:马府已被牛二夫妇霸占,马员外因纵欲过度早已含恨而终,坟头荒草萋萋。黄世俊含泪修葺岳父墓地后,当即下令缉拿奸人。在官府协助下,牛二与叶氏伏法受诛。了却这桩公案后,黄世俊将马家田产悉数散给乡邻,便携爱妻赴任去了。从此,这段洞庭湖畔的恩怨情仇永之胜,化作茶余饭后的谈资,在君山脚下流传至今。
发布于:天津市美港通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